青島日報/青島觀/青報網訊 今年青島市民餐桌上的海鮮供應將會更加“貨足量優”。記者從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,今年青島將按照市政府“一業一策”工作要求,積極實施漁業行動計劃,推動漁業轉型升級,加快建設“藍色糧倉”,持續增加綠色、安全、優質水產品供給,努力使漁民更富、漁村更美、漁業更強。
2017年,青島遠洋漁業發展再創佳績。成功引進山東中魯遠洋漁業公司總部落戶青島,成為青島漁業企業中唯一的上市企業。積極推進遠洋漁業開發合作,10家企業與12個國家建立合作項目。目前,全市注冊遠洋漁業公司31家,發展遠洋漁船163艘、作業漁船109艘,全年完成遠洋捕撈量14.1萬噸、產值15.2億元,是五年前的45倍。投資超過百億元的中國國際(北方)水產品交易中心和冷鏈物流基地項目建設順利推進。與此同時,海洋牧場建設持續推進。全市建成10處休閑型海洋牧場和全省首個公益型海洋牧場,其中6處獲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。大力實施漁業資源修復,共安排各級資金2400多萬元,放流苗種16.6億單位,再創歷史新高,放流綜合投入產出比達到1:5。
2017年,青島水產健康養殖穩步發展。全市建成工廠化養殖105萬平方米、發展深水抗風浪網箱380個。加快良種良法示范推廣,推薦“中海1號”條斑紫菜等3個水產品種參加國家新品種評定,指導500個漁戶實施示范面積20萬畝。
在讓市民吃好的同時,青島海洋漁業系統還加快發展休閑漁業,努力讓市民玩好。積極推廣了“漁夫垂釣”海釣品牌,全市創建國家級休閑漁業示范基地11處、省級休閑海釣基地2處、省級休閑海釣場4處,面積近20萬畝,新創2個國家級示范性漁業文化節慶,休閑海釣逐步成為青島海上旅游產業“新名片”。
今年,青島將著力推進深藍漁業建設。通過加快在建待建漁船的建設進度,爭取全年作業遠洋漁船達到120艘,年捕撈產值達17億元。著力引進中水集團等漁業領軍企業,持續壯大遠洋漁業體量。加快漁業“走出去”,推動馬來西亞漁業產業園等海外綜合性漁業基地建設實現突破,深入開展海外養殖、捕撈、加工、經貿等領域對外交流合作。推進中國北方(青島)國際水產品交易中心和冷鏈物流基地項目完成一期工程主體施工。
在發展水產健康養殖方面,今年青島將編制《養殖水域灘涂規劃》,合理劃定養殖區域,穩定基本養殖水域,科學確定養殖容量和品種。積極發展抗風浪網箱、底播增殖、貝藻間養等生態高效養殖模式,突出抓好養殖設施設備和池塘標準化升級改造,大力爭創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,年內新發展工廠化養殖車間1萬平方米、深水抗風浪網箱80個。建立一批良種良法示范點,重點培育1萬立方米水體以上的水產良種繁育基地。同時,加大適合海洋牧場的高效增殖品種投放,全年完成放流規模10億單位,投放礁體10萬空方以上。
今年青島還將研究制定支持新漁業發展實施意見,大力推進生態良好、效益提升、產業融合、動能轉換的新型漁業產業發展。以國家級海洋牧場建設為平臺,推進“礁、魚、船、岸、服”五配套,打造海洋牧場升級版,集中扶持海洋牧場多功能平臺、觀測監控預警、岸基服務配套建設,加快構建集垂釣、體驗、觀光、美食、科普等于一體的新型海洋牧場建設示范區。依托適宜海島,綜合生態保護、底播增殖、海洋牧場開發等功能,建設新型海島漁業創新試驗區。將漁港建設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,加快傳統漁港改造、擴容、升級,完善現有漁港配套設施,提高漁港避風和綜合服務能力,建設配置科學、布局合理、配套完善、功能齊全的新型漁港體系,以積米崖、沙子口等國家級中心漁港為依托,拓展漁港功能,規劃建設集文化、休閑、娛樂、餐飲、商業于一體的“漁人碼頭”,繁榮漁區城鎮經濟。(記者 任曉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