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noframes id="rzdzb">

      <form id="rzdzb"></form><sub id="rzdzb"></sub>

      <noframes id="rzdzb">
      <form id="rzdzb"></form>

      <noframes id="rzdzb">
      <address id="rzdzb"><nobr id="rzdzb"><meter id="rzdzb"></meter></nobr></address>

      <address id="rzdzb"></address>
        <form id="rzdzb"></form>
          <noframes id="rzdzb"><form id="rzdzb"><nobr id="rzdzb"></nobr></form>

          <sub id="rzdzb"><dfn id="rzdzb"></dfn></sub>

          青島召開扶貧會議 今年建百個美麗鄉村示范村

          2017-02-13 10:49:00 來源: 大眾網 作者: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全市農村工作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現場。

            大眾網青島2月8日訊記者 劉宇昕)8日,大眾網記者從青島市農村工作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了解到,過去一年“三農”工作全面向好,實現了“十三五”開門紅。2017年將繼續抓好農業供給側結構調整,發揮青島對外開放優勢,堅持“國際化+”戰略,確保農產品年出口300億元以上,繼續保持國內領先地位。同時,青島將推進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,年內創建10個集聚類農村新型示范社區、10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和1000個美麗鄉村達標村。 
            2016年,青島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初顯、農業綜合產能穩步提升。全年預計糧食總產305萬噸,蔬菜總產863萬噸,肉蛋奶總產100萬噸以上,水產品總產122.1萬噸。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、農民收入持續增加。積極推動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,加快培育農業“新六產”,休閑觀光農業全年接待游客1000多萬人次、收入達到140多億元;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3168家,出口總值50億美元,繼續保持全國城市第一;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水平首次進入全國第八;全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969元,同比增長7.4%。城鄉統籌深入實施、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有序推進。堅持實施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“雙輪驅動”,積極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,全市2600多個村達到省級美麗鄉村建設標準,累計建成農村新型社區256個,35.4萬農民搬進新居,農村社區化服務覆蓋率達90%以上。 
            據悉,青島將繼續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努力開創“三農”工作新局面。抓好農業供給側結構調整,這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,要把握市場導向,在保證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的前提下,著力增加市場缺、銷路好、質量高的農產品生產,調減滯銷品種生產,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、多樣化需求。要深入實施《青島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規劃(2016-2020)》,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,引導農業資源進一步向優勢產區集中,促進集約發展、高效發展,加快30萬畝糧油功能區、30萬畝高效設施功能區規劃建設步伐,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業主導產品、支柱產業。 
            深入實施“海洋+”戰略,推進“藍色糧倉”建設。加快發展遠洋漁業,鼓勵企業建立海外綜合性基地,年內力爭作業遠洋漁船達到120艘、捕撈量達到14萬噸,進一步提升遠洋漁業綜合生產能力。加快海洋牧場和現代漁業六大基地建設,促進海洋漁業轉型升級。要大力發展高端特色現代畜牧業,創建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區,推進現代畜牧示范園區、退戶養殖小區、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,全力打造畜牧業強市。 
            三產融合發展是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,堅持“三鏈重構”,推動產業鏈相加、價值鏈相乘、供應鏈相通,打造以農業為根基、農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新體系,推動傳統意義上的農業“一產”變為“新六產”,重點從三個方面發力:發展“互聯網+現代農業”。通過加快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、強化農業信息化服務、建設農業大數據中心,加快培育農業電商示范鎮村,把信息化的理念和技術融入到農業生產、經營、管理、服務、創業的全過程,讓互聯網、新媒體成為農業技術的推廣員、市場信息的發布員、優質農產品的推銷員。 
            發展“國際化+現代農業”。充分發揮青島對外開放優勢,堅持“國際化+”戰略,實施農產品加工業轉型行動,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,重點培育一批大型農產品和食品加工及配送企業,由“國人廚房”向“國際餐桌”發展,確保農產品年出口300億元以上,繼續保持國內領先地位。發展“旅游+現代農業”。依托農村綠水青山、田園風光、鄉土文化等資源,推動鄉村旅游轉型升級,大力發展休閑度假、旅游觀光、創意農業、海上垂釣、農耕體驗、鄉村手工藝等農業新業態,建設一批省市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,推動鄉村旅游成為繁榮農村、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。 
            突出特色品牌,提高供給質量,膠州大白菜、嶗山綠茶、海青綠茶、大澤山葡萄、黃島藍莓、馬家溝芹菜、里岔黑豬、膠州灣蛤蜊、馬連莊甜瓜、山色山谷櫻桃等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深受市民喜愛,要精心培育、叫響全國。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,必須在提升農產品品質上狠下功夫。農產品的特色要強,實施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行動計劃,促進蔬菜瓜果、藍莓、茶葉、食用菌和特色養殖等產業提檔升級,把地方土特產和小品種做成帶動農民增收的大產業,年內培育10個區域公用品牌和30個特色農產品品牌,以特色培育增創青島農業發展新優勢。 
            農產品的質量要好,堅持品牌強農和質量興農,以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為契機,推進“標準化+”戰略,健全農業地方標準和食品安全標準體系,培育發展“三品一標”農產品100個,推動我市農產品質量建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。農產品的監管要嚴,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、檢測、執法、追溯能力,開通鎮級質量追溯監管平臺,推動質量追溯向鎮村延伸,實現農產品從“產”到“銷”全程質量控制。 
            同時,近年來,隨著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深入開展,越來越多的農民工、中高等院校畢業生、退役士兵和科技人員回到農村創業創新,成為開創農業農村發展新局面的重要力量。下一步,要有重點地加強政策支持,突出做好“三個抓”:抓服務惠農,加大對涉農領域簡政放權、放管結合、優化服務改革力度,不斷深化“一站式”創業孵化服務,從場地、培訓、信息等方面提供創業環境支持,為農村創業創新提供“優質軟件”。抓政策支持,完善場地優惠政策、創業擔保貸款政策、創業補貼政策等農村創業創新支持政策,以好政策筑巢引鳳,開拓創業“新藍!。抓平臺支撐,加大對現代農業產業園、科技園、創業園“三園”以及孵化器、農民合作社、農業規模種養基地等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力度,特別要結合我市實際,加強農村電商“創業云平臺”建設,把“平臺”建成農村創業創新的“舞臺”。 
            推進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、補齊新農村建設短板的重要舉措。要堅持把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作為下一步新農村建設的總抓手,按照生態美、生產美、生活美、服務美、人文美“五美”要求,積極開展“十百千”創建活動,年內創建10個集聚類農村新型示范社區、10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和1000個美麗鄉村達標村,著力補齊三個方面短板,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。

          初審編輯:

          責任編輯:張婷婷

          推薦閱讀
          相關新聞
          综合色区熟妇
          <noframes id="rzdzb">

              <form id="rzdzb"></form><sub id="rzdzb"></sub>

              <noframes id="rzdzb">
              <form id="rzdzb"></form>

              <noframes id="rzdzb">
              <address id="rzdzb"><nobr id="rzdzb"><meter id="rzdzb"></meter></nobr></address>

              <address id="rzdzb"></address>
                <form id="rzdzb"></form>
                  <noframes id="rzdzb"><form id="rzdzb"><nobr id="rzdzb"></nobr></form>

                  <sub id="rzdzb"><dfn id="rzdzb"></dfn></sub>